3月8日,被称为“花的建筑师”、“花的雕塑家”的比利时国宝级花艺师丹尼尔·奥斯特(DanielOst),前往北京鹿石花艺学校授课,这也是他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授课。记者有幸与丹尼尔近距离接触,深深感受到所谓大师风范不仅在于设计的巧思,更在于他对每一个细节的专注,以及对每一份材料的珍重。
记者抵达花艺教室时,来自北京、深圳、昆明、台湾等城市和地区的16位学员正忙着打理花材,55片一叶兰、20枝马蹄莲、100朵康乃馨……这是每个学员必须完成的功课。为了保证学员顺利完成任务,丹尼尔手持花艺刀对每一种花材逐一示范,个别学员还会进行单独指导。“这绝不是盲目的疯狂,也不是打闹玩耍,而是一个专业花艺师应该具备的态度与水准。”丹尼尔在教学中反复强调。在他看来,每一个想要成为花艺师的人,都应该了解植物特性,并在修剪、养护过程中一步步与植物拉近距离。只有好的材料,才能成就优秀作品,若是处理不到位,再美丽的花材也不会有惊艳的效果。
在丹尼尔的世界里只有花、植物和树木,只要与它们在一起,其他都不重要。儿时年仅3岁的丹尼尔就对鲜花产生了莫名的喜爱,此后一发不可收拾。尽管也曾被反对、被劝说,但始终没能动摇丹尼尔对植物的热爱,这种热爱不只是对花艺的热情,也不单纯是对植物的欣赏,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。“切花的生命周期远比盆花短暂,我们既然拿到了花材,就要让它获得最大的生命价值。”或许正是这样一种认知,才让丹尼尔如此用心地对待每一枝花材。
课程中,丹尼尔现场插制了一款古典造型的瓶花作品。就在作品即将完成时,其中一枝花材不小心被折断,但他并没有舍弃它,而是来回走动、思考,最后他以试管承载花材,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花材的生命。
众所周知,丹尼尔的作品风格多变,兼具简约与复杂,他对花、叶、枝的“雕塑”颠覆了花艺创作的传统,将人们引领到一个全新的、以植物为主体的艺术和建筑领域之中。在欣赏丹尼尔的作品时,你会发现他并不执着于鲜花的设计,无论哪一种风格,花朵都并非他的专宠,树皮、叶片、树枝、苔藓、海藻、果实……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材料都可能是他作品的主角。
丹尼尔曾172次穿梭于日本与欧洲之间,每到一处他都会仔细观察周遭的建筑、美术甚至历史文化,从中领悟东西方文化交融而产生的巨大魅力,他尝试着将西方花艺技法与东方花艺内涵相结合,也因此,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油画般丰富的色彩感,又具有东方花艺的优雅,使作品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。当记者问起“设计灵感源自何处”时,丹尼尔表示他其实并不知道,只是潜意识里迸发出的想法,但日本学者经过研究发现,这一切都源自丹尼尔对生活的观察,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了他灵感,譬如圣经中的插画、中世纪静物油画,让丹尼尔领悟到花器与花材的相容性;欧洲早期的板画作品常常出现拱门的身影,丹尼尔将其放大来设计,变成当下婚礼花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花门……由此,我们不难看出丹尼尔对于建筑设计、美术工艺的外形、细节、空间布置的细致观察,他将最独特的部分放大成作品,或是缩小成为精致的细节。
“花艺设计是兼具巧思与手工的产物,没有任何一种机器可以替代它的独创性。”这是丹尼尔对花艺设计的个人理解,在他看来花艺设计拥有无限可能,因此他鼓励学员发挥想象,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。“不要再拷贝别人的设计,要努力寻找自己的风格,技法是创作基础。中国是有着漫长历史的国家,深藏着巨大的文化宝藏,只要潜心钻研,一定可以创作出具有中国情结的作品。”这也是丹尼尔对中国花艺的感受与希望,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收获颇多,他也希望更多花艺师愿意去观察和发现。
学员练习剪根,丹尼尔从旁辅导
丹尼尔现场插制古典花型作品
版权声明:以上文字及图片版权均为花娃网所有,如需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