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误会一
网上说鲜花批发都是按斤卖的,鲜花零售的价格太虚高了吧?
第一,“鲜花按斤卖”其实这只是一个旅游业噱头,而真正能够按斤卖的花材大多数是黄莺、勿忘我等草花,只能作为搭配使用。而真正的品种花比如玫瑰、绣球、百合等,还是要按照常规的购买方式。
在这里插入一张斗南这周四的成交价用以举例。
大部分单头玫瑰成交价均不低于40元/扎,秋冬最受欢迎的“卡布奇诺”,均价甚至超过80元/扎,最高成交价达到了116·13元/扎。特别是今年,蔬菜都涨价了,大家都是长在土里的,花难道不涨价吗?
所谓一分钱一分货,了解鲜花的价格能帮助我们更客观评判花卉行业。
误会二
婚庆大部分东西都是重复使用,没什么成本收费却那么高?
很多客户觉得“你们就来一天就收费好几万,贵的离谱了吧!”其实,在除了当天所呈现的效果之外,花艺人还做了许许多多努力。
总投入时间长
新人们觉的一切都是一夜之间凭空诞生,不费吹灰之力。但为了达到新人满意的效果,提前沟通的手绘图、设计、搭建、定做、订花、人工其实已经紧锣密鼓地按照时间节点提前安排好了。
人工需求量大
酒店的场地使用权限通常是从前一晚到第二天下午,这意味着要搭建和花艺部分需要“爆发式”完成。十几个小时内的来来去去,说是魔法也不为过。而视场景大小的影响,也涉及到了人员的分配。有经验花艺师和硬装老师能够为完成度负责,费用当然物有所值。
材料品质要求高
“装饰材料都是重复用的,假花也都重复用,没什么成本啊。”
网上对于婚庆是暴利行业的终极误解就是零成本。且不说现在市场已经不接受假花的存在,仿真花虽然可以重复使用,但有的价格甚至比鲜切花还高昂,没想到吧!花材的运输、处理、造型时间、存储成本也都是客观存在的。
用花多客观上的确会带来相对多的费用,除花材本身成本外,用花多意味着运输、处理花材、插花时间、人力及存储成本都在增加。新人想要控制成本的话,可以找有经验的花艺师,使用应季花材,或用花材单价较低但突出设计的方案。
误会三
你就按照我找的图片来做,需要什么设计啊?
作为设计师最怕听到的就是“你帮我随便看看这个怎么弄好”“你帮我随便设计设计”。对于“设计”的不理解,可以说的中国市场的硬伤了。设计听起来虚无缥缈,让许多消费者都觉得自己是冤大头。
中国设计经历了几年的抄袭,到现在的国潮崛起,自主设计的这一步可算是迈出去了。设计需要根据新人的要求、期望的配色、客观季节因素、场地限制等条件,每一场婚礼都不能能一比一复制。
再加上设计师们不断上课培养自己的审美和技能,入门的系统学习、不断更新的技法、学习最流行的审美,每年投入的学习费用也不能避免。花艺设计师产出的设计自然也是和我们的教育成本相挂钩的。
此文档仍未解决您的问题?请点击前往反馈